多地个人住房贷款“涨价” 你我申请房贷会更贵更难吗?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5月27日消息,近段时间,广州、深圳等地多家银行上调个人房贷利率,同时出现房贷额度紧张、放款周期拉长等情况。房贷利率上调意味着什么?未来房贷是否会继续“涨价”?个人房贷申请是否会变难?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多地房贷利率迎来上调
记者了解到,5月份,广州工、农、中、建四家银行房贷利率迎来又一次上调,目前首套房贷款利率较低5.4%,二套房贷款利率较低5.6%,较1月份分别上调了35个基点。
“今年以来,广州工、农、中、建四家银行房贷利率已经三次上调,股份制银行也不定期进行利率上调跟进。”广州市黄埔区某中介机构负责人介绍。
在深圳,自建行深圳市分行5月初上调房贷利率后,多家银行也相继跟进。记者了解到,目前工、农、中、建、交五大行的深圳分行均已调整房贷利率,首套房贷款利率上调15个基点至5.1%,二套房贷款利率上调35个基点至5.6%。
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对全国42个重点城市房贷利率的监测数据显示,4月20日至5月18日,全国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为5.33%,环比上涨2个基点;二套房贷款平均利率为5.61%,环比上涨2个基点。
热点地区房贷为何纷纷“涨价”?专家表示,房贷利率上调是部分热点城市房地产调控趋紧的体现。近期在部分房价涨幅明显的地区,包括房贷政策在内的楼市调控政策普遍收紧。
实施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加大对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的打击力度……今年以来,房地产金融监管趋严,银行对住房按揭贷款的投放态度趋于谨慎。
“因城施策,适度上调房贷利率,有助于抑制房地产市场单边上涨趋势,也有助于防范金融风险。”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由于前期银行普遍追逐热点城市的房贷份额,导致这些地区房贷利率较低,此次适当上调是回归正常利率水平。“比如,深圳银行业集体上调房贷利率后,利率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房贷政策收紧,购房者怎么看?
住房信贷政策既关系国家宏观调控,又与普通百姓息息相关。
对购房者来说,贷款利率上调意味着买房成本的增加。以深圳为例,按照贷款300万元、年限30年、通过等额本息的方式还款,房贷利率上调后,首次购房家庭的总利息增加约10万元,每月还款增加200多元。
不过,相比贷款利率的提高,不少购房者更担心的是贷款额度的紧张、放贷门槛的提高。
房贷“涨价”的同时,部分地区银行房贷额度进一步收紧,放款周期也在拉长。广州的多家银行房贷业务经理以及中介机构均表示,目前二手房贷款的放款周期长达四个月的不在少数,三个月放款已经是“乐观估计”。
相比广州、深圳,上海的房贷利率保持稳定,但放款周期也在拉长。刚刚在上海买房的一位女士告诉记者,即便是开发商合作的银行,审批和放款速度都很慢。其中一家股份制银行表示,5月份的贷款额度已经用完,6月份才能拿到额度。
贷款审核也更加严格。打算购房的广州王女士,本来想借家里兄妹的钱用作首付款,发现已经被银行“拒之门外”。“目前只有父母、配偶和子女的钱可以用作首付款,而且需要给出清晰的来源。其他亲朋好友的钱,都不可以作为首付款。”王女士说。
专家表示,利率提高、额度紧张、放款变慢对刚需群体产生的影响难以避免。房地产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从楼市调控角度看,房贷政策收紧有助于促进楼市平稳健康发展,促进房价回归合理水平,从长远看有利于购房者。
房贷“涨价”是否会继续?
央行数据显示,今年3月末,我国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5%,增速比上年同期低1.4个百分点。
专家表示,严监管背景下,房地产信贷面临进一步收紧的压力。
“下一步在房价上涨较快的热点城市,或房贷利率相对较低的地区,房贷利率小幅上涨可能会成为趋势。”董希淼表示。
李宇嘉表示,热点城市房贷利率反弹周期已开始,主要影响因素有房价上涨情况、银行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情况以及信贷资源的分配调整。
2021年开始,国家实施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部分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占比较高,超过集中度要求。专家表示,虽然相关银行房贷体量大,腾挪空间较大,整改时间宽裕,但也会采取措施适当控制房贷的增长。
从国家政策导向看,今年的信贷资源将突出对高端制造业、小微企业、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等领域的支持。
房贷政策与百姓息息相关,既要有助于防范风险、抑制泡沫,也应支持居民合理的购房融资需求。事实上,监管部门一直要求银行实施差异化的住房信贷政策。此次房贷利率上调中,二套房贷款利率调整幅度大于首套房贷款利率调整幅度,也体现出这一政策导向。
董希淼表示,商业银行应在落实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执行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要求的过程中,坚持“有保有压”,保持个人住房贷款业务适度发展,尽可能不“误伤”刚性住房需求和改善型住房需求。特别是对首套房贷需求,应留足额度,并给予相对优惠的利率政策。
来源:新华社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