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古城保护提升项目示范全国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古城游已经当之无愧在咱们城市里占据旅游流量的C位。泉州古城保护工作不仅得到游客的青睐,也获得学术界肯定。在2019—2020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设计奖评审结果公示中,由泉州古城办选送的金鱼巷微改造工程荣获“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创新专项”一等奖,成为全国四个项目一等奖之一;泉州古城“双修”中山路综合整治提升项目荣获二等奖。
为更好地引导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和建筑设计传承创新工作,中国建筑学会在2019—2020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设计奖评选活动中,补充征集一批历史建筑保护利用与传承创新方面项目。金鱼巷微改造项目和泉州古城“双修”中山路(庄府巷——涂门街)综合整治提升项目均为泉州古城“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项目,两个项目的获奖,意味着泉州古城保护工作得到学术界肯定,保护利用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2018年5月,泉州排名前列古城背街小巷“微改造”项目金鱼巷以崭新风貌呈现在市民面前。271米的街巷,唤起了古城不同时期的历史记忆。保留不同历史阶段的空间,形成记忆叠加,展示原居民原真生活状态成了金鱼巷改造的核心要义,也是近年来泉州古城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模式实践的一个缩影。
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传承项目是泉州古城生态修复城市修补项目之一,位于泉州古城核心区,全长约2.5公里。项目创新性地从传统“一层皮”式整治向街区纵深进行延伸,从建筑立面延伸至房屋,从街巷延伸至院落,从空间环境改善延伸到街道消防、排污、交通等一系列功能的完善与整治。中山路作为泉州少有贯通古城南北的功能主轴和交通主轴,其重要性不仅体现在沿街建筑的历史风貌上,也对古城的整体交通组织、市政系统、业态布局等方面产生着重要影响。
近年来,泉州古城办参与决策和协调古城保护提升项目,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既精心呵护老祖宗留下来的“真宝贝”,还原各个历史时代不同的记忆,又保留原生态生活场景,提升了古城居民的人居环境。泉州古城街巷修复是“见人见物见生活”保护模式的缩影,也让“世界的古城 活着的古城”底色愈发鲜亮。
更多资讯请关注泉州搜狐焦点网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